加入收藏
资讯>正文

广东潮汕桑浦山堪称文化山,是潮汕一张文化名片

2023-08-20 04:27:36 来源:百科

桑浦奇石天下秀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桑浦山可谓伟大,连绵起伏, 跨越潮汕三市,山上一大特色便是奇石甚多,传奇千古。

在梅林湖西北面上,有一块巨大的风动石,远望其外观似铁匠打铁用的铁砧,群众称为铁砧石。

在铁砧石山下面的水田中,有一巨奇石,石面上有一大脚印,脚印下面有一长裂缝,百姓称为仙人踏逼(裂)石。

附近有一石头像猪头,百姓称猪头石,有一石头像一蒸笼甜粿,人们称为甜粿石,有的石似海龟、似奔兔、似雄鹰、似爿匏、群众称为水瓢石,潮音叫匏(靴)石。在这里旁边有一块巨石覆盖着,石下面有一佛像,住着一个老和尚,这寺称为白云庵。

在风吹巷山沟流水旁边有一巨石,像一只大母鸡,鸡尾有一个小洞,像鸡尻一样,人们为图个吉利,每次经过这里都要伸手向鸡尻仓摸了又摸,大家称这奇石为鸡母石,也称摸鸡母尻仓石。民谣传说“摸了鸡尻仓,上山脚不会酸,后生快生仔,老个早抱孙”。

在山坑沟下面有一块石像一个鼓,一块石像钟和一长形石,人们称为石鼓石钟和棺材石。

在附近的山上,有一奇石,像帽子,帽顶像珠帘吊着,百姓称为皇帝帽。

再向前走约100米远,抬头观望另一小山顶的地方,有一长方形石头,长约30米,宽20米,像棋盘一样,双头奇石像坐二位神仙在下棋,中间站着一个农夫在看下棋和插着一枝尖担,百姓称为仙人下棋,民间传说仙人叫农夫快回家,农夫回到家时,家人已为他做第三年的祭祀日。

在牛屎塔南边甘露寺岩前的山岗上,有二块奇石连接在一起,有几层楼高,两石中间有一条石缝,距离不够一米。石缝像一线天,在石缝壁刻有“玉简峰”三个大字,平时看不见字,人们只能等到太阳光直射到岩石缝的深底处,才能看见这三个大字,刻“玉简峰”三个大字的难度是展现古代人对天文地理的聪明智慧。

在桑浦山第一高峰青蓝半山中,有一巨石长约40米,像一个冬瓜放在地面上,群众称为大冬瓜石。

这些天然奇石,神态自如,惟妙惟肖,栩栩如生,鬼斧神工,成为一大奇观。

潮汕许珍时:桑浦山奇泉

桑浦山横跨汕、潮、揭三市,山秀、石奇、泉甜。炮台镇境内的桑浦山,幅员广阔,山上树木葱茏,山清水秀。它蕴涵着丰盈的泉水,清澈甘甜,滋润着树木、滋养了附近的人们。村民们也因形赋名,形成了独特的名泉。

茉莉泉 位于炮台镇桑浦山南麓。这里有一座山,名叫“天鹅山”。天鹅山脚有一道清澈见底的山泉,四季流水潺潺,其质甘洌清醇,奇特的是,泉水里似有茉莉花香味,这就是闻名遐迩的桑浦山茉莉泉。

相传,此山原无泉水。南宋末年,元兵战祸,有一中原老者南逃避难,隐居于此处一山洞之中,并在附近山地栽植茉莉花,每天从山下挑水上山浇花,早出晚归,常累得汗流浃背,他以苦为乐,被称为“花仙”。有一次,“花仙”正给茉莉花培土,拔起锄头时,一股清泉涌出,形成水流不息的山泉,解脱其下山挑水的艰辛。自此,他格外培植茉莉花,转眼茉莉花开满山,长势茂盛,花开时十里能闻其香。山脚涌出的泉水也清甘、略带茉莉香味,故称“茉莉泉”。茉莉泉甘香,水质轻,乃为上等好水,村民们在举行大型庙会时还专程前往茉莉泉取水,用于庙事,是村民心中的“圣水”。

可惜于近年,村民在茉莉泉附近采石采土、填埋垃圾,致茉莉泉枯竭。

虱母仙泉 位于桑浦山野云岩。这里较为幽静,景色优美,山谷的泉水多。但是野云岩不在山谷,而是近在山脊处,山脊本不能蓄水,却有虱母仙泉眼。

相传,陈友谅与朱元璋会战,被打败后,其军师何野云隐姓埋名,一路向南。由于有意弄脏避祸,故成满身虱母,乡人也称之为“虱母仙”。

一天,虱母仙云游至风门古径,见风门古径的右前方处灵异,遂信步前往。乃见到一恰似正欲下海的巨龟大石,“巨龟”体大而伏于山腰,确为神奇。巨石有一洞穴,十分清爽,虱母仙又在洞穴的后侧发现有泉沁出,他刨开沙石,一股清泉汩汩而出,一尝,清凉甘洌,便于此栖身修道,此处也就是后来的“野云岩”景点。

虱母仙在洞穴的后侧发现的泉水也就称为“虱母仙泉”,其泉水是由上面及附近大石底下沁出,故泉水透明洁净,清凉甘洌。用来沏茶,更觉清香,韵味悠长,被雅称为“仙水”。

啖坑泉 位于桑浦山啖坑。石龟尖山的西面片山幅员广,山谷多,形成了一条山坑,人们称之为“啖坑”。啖坑水日夜奔流,终年不息,泉水激石有声,人们也把水流最大处称为“水吼”。啖坑泉水的特点是清甘,但水体透明度差,有一些杂质,须过滤才可饮用。在啖坑旁边种植的芒果树,其所产芒果十分香甜,号称“啖坑红花芒果”。现在石牌水库的主要水源就是啖坑水。

蛤蟆涎 位于桑浦山风门古径旁。在古径的北侧,有一片山,这片山的山脚处涌出清澈的泉水,泉水的味道清纯甘甜。人们在劳动之余或爬山之后,盛着泉水回家饮用、沏茶,享受泉水的清香。当问及此泉是何名时,人们想起,这片山有一座小山叫“蛤蟆山”。于是,人们反其道而用之,把泉水定名为“蛤蟆涎”!把清甜的泉水与一提起就让人皮肤出现鸡皮疙瘩的蛤蟆联系起来,更甚者,是把清甜的泉水说成是蛤蟆的唾液——蛤蟆涎!足见村民们的智慧与诙谐。

鸡公(音“安”)尿 位于龙头社区大洋,在大洋山脚有一块恰似公鸡的石头,在石头的下面缝隙处流出涓涓泉水,说也奇怪,这泉水冬暖夏凉的特征十分明显,冬天的时候,泉水的温度比气温高出很多,能冒出袅袅的烟雾,活像尿液;而夏天却十分凉爽。由于泉水在“鸡公石 ”上流出,且有十分明显的冬暖夏凉特征,人们就把泉水命名为“鸡公(音‘安’)尿”。十分诙谐有趣,不过这“鸡公尿”却是清澈甘甜、上等的泉水。

炮台镇境内的桑浦山,由于树木葱茏,山清水秀,蕴涵着丰盈的泉水,形成奇特的泉眼。当然,桑浦山的泉源不只上面所列举的几项。甘甜的泉水滋润着树木、滋养着人们,也滋润着附近厚重的人文。但由于近年来,人们的无知开发,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,一些泉水受到污染,一些泉水已经枯竭,令人痛心。但愿人们早日重视环境,善待自然,这其实也是在善待人类自己。(作者: 蔡德发)

桑浦山书斋洞

在汕头市区西北部,桑浦山东麓日月坑水库背侧的“金鸡把石门”密林中有一个石洞。当地村民称之为“书斋洞”。该洞由一块天然大石作“屋顶”,四壁也皆为天然岩石,洞口南北相通,造化成南北两“门”,洞内平坦,呈方形状,高3米左右,面积有100多平方米。奇趣的是,冬暖夏凉,门口清泉涓涓,绿荫如萝,碧草如茵,花果茂密,鸟语花香,景色清幽雅致,宛如一个植物园。

据碑文及林氏族谱记载,元朝末年(公元1367),长江附近发生了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,陈友谅、何野云(虱母仙)起义失败,何野云不愿事于朱元璋,埋名改姓云游岭南。一日来到莲塘桑浦山“金鸡把后门”深处,看到一个巨大石洞及观周边山川奇景,啧啧称奇,就在洞中隐居,时常教牧童唱歌和识字,与当地百姓相处融洽。

到了明朝弘治十二年(公元1499),莲塘村有一淑妇,姓陈名霜节,系潮阳西胪人氏,深有远见,她目睹三孙儿林莲峰(1490年至1563年)端庄聪慧,便与林莲峰三叔父林梅叟,商讨孙儿上学和请老师事宜。经人介绍便到潮州薛陇村请一姓薛老师前来任教,并在山洞办起学堂。当时,桑浦山边邻的莲洲、鮀浦、金石等地也有学童到此念书。薛老师尽心尽力教授学生,还规定每位学生每天上学都必挑两块石头往返,说不中金榜也能锻炼人的意志,日后能从事体力劳动,自食其力。由于薛老师的教育有方,林莲峰勤学不倦,成绩一直攀升。据潮州府志、澄海县志等记载:林莲峰,讳大安,字定南,在嘉靖十年(公元1531)考中岁进士,先授任江西省东乡县儒学、训导,后升任建昌县令。他为官期间,知民情解民困,嫉恶如仇,为民办了很多好事实事,故颇得人心。后来为避奸臣迫害,带着家眷逃难到潮阳招收都(今濠江区广澳村)创居建业。于明朝嘉靖四十二年(1563)五月十一日病故,享年73岁。葬于广澳村莲花山,当地百姓称为“莲峰公”。故而,林莲峰的名字由此得来。在此期间,同在山洞读书的学童,先后还有18人考中科举,并在潮州府内任差,当地百姓又称之为“18双乌靴”。当地百姓就把山洞称之为“书斋洞”,名声远播。

古时有不少文人骚客到“书斋洞”游览,洞口摩崖刻诗一首:“波光四面映三台,满地苍苔湿草鞋。洞口独坐谁为伴,白云飞时故人来。”落款为“山人”。据传该洞还是宋代杨文广平匪驻军的场所;明嘉靖年间蓬洲所城的哨所;清代雍正年间也有学子在此潜修,科举得中;抗日战争时期,石洞成为青抗会开展宣传活动的据点。

为弘扬先贤勤奋好学的精神,保护文物古迹。近来,莲塘村的一些热心人士,自发到“书斋洞”义务修整路道,美化环境。

书斋洞环境清幽,东连汕头大学、龙泉岩翁万达读书处,西接北回归线标志塔、花篮石,南观莲塘村八角楼、古榕山庄、潮州前八贤林巽墓园、牛田洋七·二八烈士墓……堪为汕头市新八景之一的“桑浦清晖”添上新内容。

推荐阅读

广东潮汕桑浦山堪称文化山,是潮汕一张文化名片

桑浦奇石天下秀桑浦山可谓伟大,连绵起伏,跨越潮汕三市......更多>

J.D. Power:美国车主对公共充电的满意度持续下滑

J D Power:美国车主对公共充电的满意度持续下滑盖......更多>